2017年5月4日 星期四

記建國百年 ◎林蔚昀

記建國百年 ◎林蔚昀
 
建國百年以後
我們都去給他上香
他弟弟民國出來迎接我們
給每個人倒了一杯金門高粱
我們聊起建國離婚的老婆
還有被她帶到大陸的兒子復國
復國沒回來給他爸上香
我們不知道他到底知不知道建國死了
 
我們喝了一輪酒
再敬建國一杯
有人提起建國那個操浙江口音的上校老爸
說小時候到他們家他爸還親自煮麵
另一個人說咦我怎麼沒有不過我倒記得他喝醉了對電視飆國
說李登輝你他X的是哪根蔥你以為你是蔣委員長嗎
我們望向民國
民國說有啦 前兩天我還去看過他
他先問我你是哪位 然後又向我哭訴他兒子都是沒良心的
 
我們沉默了一陣
酒也差不多喝完了
 
有人說好啦 開心一點吧
今年是建國一百年
我們去唱KTV慶祝
 
於是我們就去了KTV
邊喝台啤慶祝
邊懷念我們的朋友建國
  
◎作者簡介
 
林蔚昀,一九八二年生,台北人。英國布紐爾大學戲劇系學士,波蘭亞捷隆大學波蘭文學研究所肄業。在波蘭生活已十年,以中文、英文及波文寫作詩、散文、小說及評論,其創作及譯作散見各大報及雜誌。多年來致力在華語界推廣波蘭文學,於二〇一三年獲得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文化功勳獎章,是首位獲得此項殊榮的台灣人。同年以波蘭文譯者及台灣╱波蘭文化交流推廣者的身分,獲得中國民國第五十一屆十大傑出青年獎項(文化及藝術類)。著有《平平詩集》,譯有《獵魔士:最後的願望》、《鱷魚街》、《給我的詩——辛波絲卡詩選1957–2012》等作。
 
--
 
美術設計:沛容
攝影來源:沛容
 
--
  
◎小編賞析
 
本詩選自於《衛生紙詩刊+14:簡單世界》。
 
建國百年,指涉的除了是中華民國一百年之外,百年二字更是明喻死亡多時。全詩的氛圍是一首悼亡詩。
 
建國百年原本是一件應該慶祝或紀念的事。 但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的尷尬位置,使得百年慶祝顯得份外荒謬。全詩,用擬人化的手法將民國、建國、復國三者擬人化處理。
 
而三者的關係令人玩味再三。
建國死了。
民國是建國的弟弟,它還活著。
復國是建國的兒子,被老婆帶去大陸了。
 
民國還在,是我們現在的政體。建國死了指的可能是做為國家存在的事,現在不被承認。而復國,指的應該是所謂的早期「反攻大陸,恢復中華」的思想,早在漫長的時間中泯滅,復國的可能被帶到大陸了(可能是寄託於大陸的意思)。
 
然而想復國的人,不知建國已死。
 
這其實很弔詭。
 
若國家未亡,何來復國之說呢?怎麼又不知道建國已死。而不論是建國、復國,實質上都是一種行動。作為被行動的受體——民國本身,卻存於這個小島的歷史上。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或其他的史觀中,在中華民國來台的那刻起,它就是某種程度的死亡。
 
整首詩用擬人的手法,突顯出這個政體的微妙的位置。第二段中設計操持浙江口音的上校老爸對著電視機謾罵的畫面。這幅景象常出現在屬於眷村的早期生活裡,被滯留的長輩,隨著時間更迭後,漸漸地不再復國,調適自己對於這塊土地的認同感,如同一株移植的花木,在失根嫁接以後始終水土不服。
 
民國去看了老榮民父親。
 
父親不認得民國了,說民國死沒良心。
 
這裡的不認得,除了表面上對於當年李登輝以臺灣為屬地,進行經濟發展,落地生根的策略。感到陌生。那個年代,也正是解嚴時期。從蔣經國過度到李登輝,延續到李登輝成為第一任民選總統。
 
那一些反攻的敵視口號消失了。
更後來,不會再敵對了,而是合作,或是親近。
 
因此對於那一代人來說,民國的做法是背離了他們一生的期待啊。
 
詩中有兩次喝酒的場景。
第一次描繪了是復古的家中,喝金門高粱。
第二次是在KTV,喝台灣啤酒。
金門是現今仍保留那段鼓吹反攻大陸歷史遺址最多之處,而金門高樑則是源自江蘇古法釀造的大陸傳統酒。用這樣的處理手法,其象徵意義相當明顯。
 
那台灣啤酒呢?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臺灣啤酒原名高砂麥酒,直到1945年,才改名為臺灣啤酒。
 
而1945年,正是關鍵的一年。
那一年,日本戰敗,陳儀接收臺灣,隨後,二二八事件爆發
 
詩中可能的歷史援引,還有浙江籍的父親——這很難不讓解讀者聯想到兩個人,也就是陳儀和蔣介石。
 
他們都是浙江人。
甚至連白崇禧都曾被委任為浙江省主席。
 
四年後,國民政府來台,直到民國百年以後的今天。
 
整首詩指涉了現狀,主題上是一首政治詩,然而我想它更是一首歷史詩,裡頭隱藏的許多陰晦的意象,無一不和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歷史相關。
 
詩人在回顧歷史的同時,也觀望現在,更提醒站在這塊土地上,努力生活的每一個人。那些曾經發生的故事,都不簡單只是過去,它無時無刻都在影響我們的價值,我們的判斷。
 
我們可以放下,但不要忘記過去的事,也不要忽略未來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