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1日 星期四
新店溪畔 ◎趙天儀
新店溪畔 ◎趙天儀
⠀
從這裡靜靜地遙望
新店溪奔向了大海的方向
我們並排地散步在橋上
視野遼闊,沒有任何的阻擋或遮攔
⠀
暮色將盡,西方的山頭上
有一片微明的晚空
晚霞悄悄地裱在遠方的地平線上
宇宙深邃得蒼涼
⠀
從這裡靜靜地遙望
橫臥的青山是一座舞台的背景
拓寬的公路已經擁擠不堪
新蓋的公寓也已填滿了許多的荒地與廢墟
⠀
雨後的天空是一片潔淨的天窗
弓形的虹掛在山頂上
而山腰的叢林
卻充滿了昆蟲鳴聲的交響
⠀
從這裡靜靜地遙望
晴朗的日子,我們曾在橋下的溪水中游泳
風雨的日子,我們曾在橋邊的長堤上佇立
看洪水滾滾,翻轉的濁流化成許多漩渦,許多跳躍的浪花
古老的索橋依然是潭上的一條顫慄的希望
通往空軍公墓的紀念塔
通往林蔭深處的髮髻寺
也通向登山者必經的情人谷
從這裡靜靜地遙望
我們吸納無盡的天象在眼簾
我們鳥瞰遼廣的大地在周邊
讓我探索,讓我沉思,也讓我輕鬆地邁步
我探索那一支蒼勁的蘆葦
我沉思這一條通往大海的溪流
靜靜地徜徉吧,我們依然並排地散步在橋上
悄悄地流動吧,我們依然俯視著時清時濁的激流……
-
◎作者簡介
趙天儀(1935年9月10日-2020年4月29日),台灣著名詩人、評論家。筆名柳文哲。曾任台大哲學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代理系所主任,也曾擔任靜宜大學中文系教授兼文學院長、台文系講座教授、生態所教授等職務。曾榮獲台灣省台中文藝協會自強文藝獎章新詩獎、巫永福評論獎、行政院文建會文耕獎、大墩文學獎、台灣文學家牛津獎等獎項。
趙天儀生平著有多部作品及評論,同時也積極創辦、參與文學社團,如:笠詩社、台灣筆會、台灣省兒童文學協會、中國新詩協會、台灣美學藝術學學會等社團。曾經主編過笠詩刊、台灣文藝、台灣春秋、滿天星等多種刊物。
-
◎小編 Y 賞析
許多年輕一輩的讀者,對於今年離世的詩人、評論家趙天儀可能已不甚熟悉,但仍對於一九六〇年代台灣/本土意識濃厚的現代詩社「笠詩社」這段詩史有許印象。作為創辦人之一的前行者趙天儀,不僅留下了數量可觀的創作,在評論、開創台灣文學的面向上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這週所要談的主題「台灣──家園與土地認同」,也是趙天儀重要的創作圖像之一。
詩人向陽在早年編撰《趙天儀集》中,即在後記中將趙天儀也視為早期的「地誌詩人」之一。所謂的地誌書寫,即是具體的描寫地方景觀與其空間幽微的變化、轉折、人文、風情,透過文字勾勒出景物的文學性。而「地誌詩」也常常蘊含了社會/家國的地域情感、國族認同等政治元素。在趙天儀年輕時的著作《菓園的造訪》與《大安溪畔》等書就已經出現大量景物、鄉土的描寫,字裡行間充滿了對自然生態與人文精神的抒情關懷。在一九七〇年代鄉土文學蓬勃風湧時,也許可以引用趙天儀的評論所述:「我認為從生活中挖掘豐富的現代感受,錘煉精緻的現代語言,才是創作的正當途徑。因此,所謂的鄉土性、民族性、社會性,我們早就在自我覺醒中深深地加以肯定了。」為時代、自身的文學觀劃下一個有力的註解。
本詩〈新店溪畔〉則收錄於趙天儀中期的詩集《林間的水鄉》。詩人的語言乾淨而簡樸,以地景新店溪出發,詩人「從這裡靜靜地遙望」,描寫溪畔、青山、寺等地。也有如「晚霞悄悄地裱在遠方的地平線上/宇宙深邃得蒼涼」這種非常抒情浪漫的字句。除了詠地抒情,也隱約能穿透景致的背面,「看洪水滾滾,翻轉的濁流化成許多漩渦,許多跳躍的浪花」、「古老的索橋依然是潭上的一條顫慄的希望」讀出詩人對土地、自然的關懷。
在倒數第二段中詩人寫道:「我們吸納無盡的天象在眼簾/我們鳥瞰遼廣的大地在周邊/讓我探索,讓我沈思,也讓我輕鬆地邁步」意象似乎又更為明朗。趙天儀試圖透過文字書寫的筆勁,「我探索那一支蒼勁的蘆葦」指涉的不僅是自然萬物,更象徵著這塊島嶼所要邁向的未來藍圖,「我沈思這一條通往大海的溪流」。詩人辭世後的這個時代仍會不斷更迭,也許我們能做的即是:在這座共同佇立的橋上,一起靜靜地面朝更遠的他方,持續敞徉、持續流動。
-
美術設計:@arteditor053
圖片來源:宇軒拍河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台灣是什麼 #新店溪 #趙天儀 #髮髻寺 #情人谷 #笠 #土地關懷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