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Song (When I Am Dead, My Dearest) ◎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 │ 譯:徐志摩

Song (When I Am Dead, My Dearest) ◎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 │ 譯:徐志摩
 
我死了的時候,親愛的,
別爲我唱悲傷的歌;
我墳上不必安插薔薇,
也無須濃蔭的柏樹:
讓蓋著我的青青的草
淋著雨,也沾著露珠;
假如你願意,請記著我,
要是你甘心,忘了我。
 
我再不見地面的青蔭,
覺不到雨露的甜蜜;
再聽不見夜鶯的歌喉
在黑夜裏傾吐悲啼;
在悠久的昏墓中迷惘,
陽光不升起,也不消翳;
我也許,也許我記得你,
我也許,我也許忘記。
 
SONG/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 (1830 - 1894)
 
When I am dead, my dearest,
Sing no sad songs for me;
Plant thou no roses at my head,
Nor shady cypress tree:
Be the green grass above me
With showers and dewdrops wet;
And if thou wilt, remember,
And if thou wilt, forget.
 
I shall not see the shadows,
I shall not feel the rain;
I shall not hear the nightinggale
Sing on, as if in pain:
And dreaming through the twilight
That doth not rise nor set,
Haply I may remember,
And haply may forget.
 
--
 
◎作者簡介
 
克里斯蒂娜·羅塞蒂(英語: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1830年12月5日-1894年12月29日),英國詩人,因其長詩《精靈市場》與聖誕歌《In the Bleak Midwinter》而聞名。
(摘自維基百科)
 
--
 
美術設計:許宸碩
攝影來源:Pixabay|MichaelGaida
 
--
  
◎小編賞析
 
〈song〉是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的名詩,本著對徐志摩先生的基本尊重,也為了不讓討論跑題,此處我們不討論翻譯的好壞及是否信達雅問題(但保留原詩給讀者們參考),僅就徐先生翻譯出來的中譯版本進行賞析。
  
雖然寫作者的時間段與國籍有著差異,但這首詩讓我想到我們曾讀過辛波絲卡的〈墓誌銘〉(http://cendalirit.blogspot.tw/2015/03/20150305.html),亦很意外地想起西蒙波娃的名句:「我渴望能見你一面, 但請你記得,我不會開口要求要見你。 這不是因為驕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無驕傲可言, 而是因為,唯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我們見面才有意義」。
 
Rossetti這首詩無疑可以做為自己的墓誌銘(前提是這份濃烈的感情在她走到人生的盡頭仍如此刻骨銘心的記掛著),但在我看來,情感的委婉曲折(「假如你願意,請記著我,/要是你甘心,忘了我。」,多像是徐志摩〈偶然〉:「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而「我也許,也許我記得你,/我也許,我也許忘記。」或許在今日的流行歌曲中是很常見的寫作方式,但在詩歌中用了「單句的重複」加上「也許」,讓語意的不確定,跟感情的複雜變得柔腸千百轉,連續兩次相同句是,語意卻相反的展現,也讓人回味無窮)會是一個更重要的判準方向。
 
詩中的「你、我」關係就夾雜在前面的「假如、要是」與「也許」中,顯得複雜無比。Rossetti並沒有將兩人的關係寫清楚,事實也不必要,我們需要去觀察的是,放在生死這麼巨大的命題下,雙方將各自有著什麼樣的選擇?在這首詩中的「我」是顯得很認命,但這未必是對感情的欠缺信心,同時也是對對方可以展開新生活的祝福(但即令如此,第二段顯然難掩自己對於失去的傷心)。是一首簡單、真摯的小詩。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