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0日 星期日

At University ◎廖啟余



At University ◎廖啟余

 ⠀

黑樹枝被踩踏著

發動引擎,懸著校車

空調風孔的水滴

淌著笑多麼倦──

有兩排窗偎同一架暖氣

明信片雪景量產

已霑隨諸藩的口音,

 ⠀

黑鳥三四,踩踏鏗然

深雪莫非掩著琉璃

……是窗花麼,鉑金更漏

遣唐一歲的複數核心

滴答復演算明夷

那時,換日線的窗幾點?

 ⠀

嗶一聲之後請開始留言。

 ⠀

 ⠀

-

 ⠀

◎作者簡介

 ⠀

廖啟余,打狗人。作家,台灣文化、中國國民黨與法西斯主義研究者,兼職留學文書顧問。著有詩集《解蔽》,小品文集《別裁》。正美國聖路易華大攻讀比較文學博士。工作歡迎私訊,若你也打狗,他給你打折。


(取自廖啟余臉書個人介紹)

 ⠀

-⠀

◎小編 #淵智 賞析

 ⠀

  此詩〈At University〉刊登於2021年8月16日的聯合報副刊,留下這首詩在臺灣後,隔週啟余便瀟灑啟程歸西,往聖路易華大博班繼續做文化間諜是也。由於他先前已在那邊待了足年,這首詩便彷彿成了他在短暫的假期後,回歸學院前的慨歎,(這是一種隱喻嗎?我開始想,卻想到啟余說過「裸體真好/我不需要隱喻」,才一笑置之,他就這麼喜歡脫光光,我又何必幫他穿衣服呢?)像從《解蔽》開始便長留在我心頭的那句詩說的一樣:「我不畏策杖而行/我全部的詩藝就是衰老」,誰也想不到啟余當初說的策杖而行,速度居然堪比飛機,都已經到達太平洋的另一頭了,他對詩藝的堅持堅韌如此,衰老之間依然要抱持著遠行的心,不管是學識,還是學著寫詩。楊牧老師在《解蔽》的序裡這麼寫著:「大凡敏感而思維深刻的人提筆就各自勾繪著時間的面貌:過去,現在,未來,以及介乎三者隙縫,不能立即指認位置的,一些歲月光陰的虛實痕跡。」啟余的敏感可不只下面,更銳於對場景的描述與詩成篇後的音樂、畫面。時間與空間在啟余的詩中總被細緻地割開、縫合,彷彿一把手術刀——你別看他平常鈍鈍的,只能拿來塗果醬或巧克力醬,配著時事或政治的吐司一口吃下,他銳利起來你連傷口的發生都渾然未覺。這就是他的工藝,在學了這麼多年如何寫詩之後,一個鏗鏘的詩的匠人。

  At University,翻譯:在學院。此題不禁讓人想到那首〈學院之樹〉——同樣有著學院與樹的場景:黑樹枝與臺大文學院的樹,但〈學院之樹〉好歹還有個可愛的小女孩,會對著三色堇嚷嚷那是彩色蝴蝶;啟余的這首詩下卻只有個臭男人,一個遣唐的遊子,寂寞到會對著空調風孔的水滴科科笑著,縱然帶有倦意亦不脫其深沉的愁悶。

  從首句「黑樹枝被踩踏著」開始,啟余就把我們抓向了平常不曾看見的畫面。那些關於西方的影劇關於校車或校園的場景,無非都是將鏡頭帶在主角靠著窗戶搖搖晃晃的臉,或是方體車身遠去後留下的屁一般的煙,每每不禁想讓人問著當代的美感是否對於窗戶有什麼伊底帕斯式的眷戀,把倚窗視為一種躺在母親懷抱的想像。而啟余竟這樣寫:「有兩排窗偎同一架暖氣」,這豈不是對當代美學的大逆不道麼,但想來若我們將窗戶視為母親,母親必然也有著他們的母親吧,隔絕著校車車廂內外部的同時,也需要著暖氣來煨暖自己的懷裡。

  接著,啟余寫「明信片雪景量產/已霑隨諸藩的口音」我們不難想像他將窗戶視為邊框,而在邊框內看見了不斷移動的雪景,而名之明信片,拌上周圍的異國語言(噢差點忘記在這裡他才是異國的一部份),我們才知道這裡的明信片,不僅僅只是一張明信片而已,甚至是一張4D的明信片,晃動後折射出的不同角度,耳中聽聞的聲音,就連唸出來時在嘴裡的躁動都是如此立體。

  寫完了校車內的風景,啟余筆鋒一轉,開始寫起了校車外的草地,寫那裡「黑鳥三四,踩踏鏗然」,不禁讓人想吐槽啟余之懶,對一切事物都不去細究其名,只以「黑樹枝」、「黑鳥」名之,二讀時只勉強給出了一個這是為了畫面色調和諧所下之工的解釋,但最終仔細想想,或許這種誠實才是寫詩之所必要——詩人只負責美的描述,不負責真理,所以尼采說藝術之所存,使我們不至毀於真理,更何況名字並不等於真理,名字是一種對事物的隱喻,還是要拿出啟余那句來說服我自己與替他辯護:「裸體真好/我不需要隱喻」,如此釋然。

  從校車的窗開始,啟余想起了換日線另一頭另一扇窗戶,以及因時差而錯過的彼此,而只能留下語音留言,無論那扇窗戶下,月光映照著的人是母親、戀人,還是任何一個讓啟余看著雪景依舊思念的人。我們竟能發現楊牧老師在評論啟余〈懷人〉一詩時的話語竟驚人的適用於此:「曾經,詩在早年確實就是如此賦得的,關於懷念一個人或一些事情的詩,關於懷人,也許是昨夜草成的初稿,也許就是定稿,還須正襟危坐加以重謄,碰觸到鏽蝕,消耗,和毀壞的主題,從惡魘的過去輾轉進入現在,不可迴避的現實,還需要我們翻過來加以檢驗,賦它以文字的救贖。」不管雪景與豔陽,只要現實依舊存於意識,我們就必須不斷地反覆檢驗那些畫面、場景,與之相依的記憶。這是啟余不斷地鍛鍊自己技藝的方式,也是他教會我的一切。祝他在聖路易當文化間諜當得愉快,多偷點東西回來臺灣。

 ⠀

-

文學小屋 廖啟余專訪

 ⠀

朗讀|廖啟余

剪輯|林宇軒

攝影|辛品嫺、王柄富

場地|唐山書店

贊助|國藝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