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夢 ◎高準
⠀
我到了遙遠的地方
放眼是無盡的藍天
⠀
閃亮的湖濱有鬱鬱林野
樹梢間輕拂著陣陣芳甜
⠀
露珠在寂靜裏滴落了
啊是你!你飄然站在我身邊
⠀
蟬翼般輕盈啊
你翩翩衣裙如雪
⠀
脈脈的眸光
你攝盡了秋水的清冽
⠀
我採下菊花一叢
編織成花冠一冕:
⠀
像菊花的永不凋謝
風霜的考驗它絕不改變!
⠀
啊,驚起了堤邊鵝雁
你羞澀地躲入了林間
⠀
涼風啊又蕩起漪漣
只有那落花片片……
⠀
⠀
-
⠀
◎作者簡介
⠀
高準(1938-2023),出生於江蘇。台大政治系、中國文化大學碩士、美國堪薩斯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澳洲雪梨大學東方學系博士班結業。曾任劍橋大學副院士、中國文化大學教授、柏克萊加州大學研究員等。著有詩集《丁香結》、《七星山》、《高準詩抄》,散文《山河紀行》、《高準游踪散紀》,論述《中國新詩風格發展論》等。(改自《2023年台灣文學年鑑》)
⠀
-
⠀
◎小編 林宇軒 賞析
⠀
這首〈秋之夢〉在詩末有個「附記」,寫道:「偶然間找出了一篇發黃的舊稿,還是中學時做的了。當時已改了好幾遍,總不能滿意,就擱了下來,後來也就忘了。現在看看,覺得還有它的可愛,詩中的『你』原是代表著一種崇高純美的理想。這種天真的夢,隨著人世的跋涉,似已越來越遠了……。於是決定再略加改削以存。刪了幾行,忽覺眼前一亮──它終於芟盡了蕪蔓!不該存在的終於都洗脫淨盡了。看看,竟有點偏愛起它來,現在,它與早年舊稿究竟已大為不同。它是這樣的簡潔而清亮,它是全新的!那麼,就把它視為我一九八○年完成的新作也是可以的了。(一九八○年自愛荷華歸來謄改少年舊作後記)」
⠀
透過這樣的自剖,我們可以看到高準在重新謄寫、修改舊作的心路歷程,非常有趣。高準在1979年赴愛荷華參與國際寫作計畫,不同於其他詩人有許多相關創作,在現存可見的高準作品(即《高準詩集全編》)當中,並未有明確標註寫作於愛荷華駐村期間的創作,這首〈秋之夢〉可以說是最為相關的作品。從結構上來分析,全詩分為九節,每節兩行,屬於「定行詩節」的結構。每一個詩節都固定行數,這樣的安排除了刻意製造一種視覺上的穩定感,同時也能夠在敘事上凸顯差異,比如瘂弦著名的〈坤伶〉也是採取這樣的設計。
⠀
整首詩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展開,以「我」對「你」進行描寫。開篇以「遙遠的地方」營造出詩人離塵遠俗、踏入另一重境界的感受,接續的湖濱與林野、樹梢與芳甜,不僅呈現出一幅柔和的自然圖景,也為詩中女子的出現預作鋪陳。第三節「露珠在寂靜裏滴落了/啊是你!你飄然站在我身邊」讓對方現身,是全詩轉折的關鍵;「飄然」、「蟬翼般輕盈」、「衣裙如雪」、「秋水的清冽」等形容,塑造出一位幾近仙靈的女子形象,彷彿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
接續的詩行,詩人寫道「採下菊花一叢/編織成花冠一冕」,一方面承襲了中國文學傳統當中「菊花」高潔不移的象徵,也寓有將記憶珍藏、化為永恆的情感動機。「像菊花的永不凋謝/風霜的考驗它絕不改變」明白點出詩人所珍視的是一份不隨歲月風霜改變的情感或理念,強化了詩的精神核心。全詩的最後,女子再度回到大自然,在秋天的清冷與感懷中帶出一絲無可奈何的惆悵,這樣的情緒搭配整首詩的押韻網絡,形塑出了濃厚的浪漫氛圍。
⠀
⠀
-
美編:林宇軒
#愛荷華 #國際寫作計畫 #高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