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能決定福爾摩莎的方向?
世界上的人嗎?白人、紅人、黑人
抑是棕色人
但是,福爾摩莎是黃人
那麼黃人能決定福爾摩莎的方向嗎
生長在大陸的黃人、朝鮮地帶的
黃人、本州四國的黃人
抑或新加坡、香港的黃人
但是,他們統統不再這塊島嶼上
⠀
誰能決定福爾摩莎的方向
歷史嗎?像中華民族的古代人
像荷蘭,像西班牙,像滿清
抑或日本人、美國人
但是,他們總是遺棄者和掠奪者
他們的生命沒有血液和眼淚
⠀
誰能決定福爾摩莎的方向
天運、日月、星辰、風、海水
抑或茫茫的宇宙
但是,那太遙遠了
我們接觸不到
⠀
誰能決定福爾摩莎的方向
刀、槍、砲、子彈、飛機、潛艇
抑或核子傘
但是,那只是物質
只有殺戮
⠀
誰能決定福爾摩莎的方向
標語、口號、電視、宣傳
抑或是嗎啡針
但是,那只是墮落
沒有實際
⠀
誰能決定福爾摩莎的方向
寡頭政治、監牢、恐嚇
抑或是威脅利誘
但是,那只暫時
不會長久
⠀
是什麼啊
是誰
誰能決定福爾摩莎的方向
讓我們不要遐想
就從我們站立的地方去試探
⠀
春天的禾田,水漠漠的禾田,很是美麗
夏日的果實,長滿遍地,多麼成熟
秋天的稻穗,遍佈平原,粒粒金黃
它們能決定福爾摩莎的方向
但是,沒有一個人
知道愛惜
⠀
我們有眾多的搖籃
在每個嬰兒的夢裏
他們來自各縣各鄉並各地
所有這些即將長大的孩童
他們帶來美好的信息
是這些搖籃決定福爾摩莎的方向
但是,他們的父母——
福爾摩莎的父母為他們
劃分畛域
⠀
我們有藍色的福爾摩莎的蒼穹
漾藍的可以觸摸得到的海水
有斜斜瘦瘦的檳榔林
並適切的屋宇
每一寸土地都可種植
每一個港口都可繫船
是這些景物決定福爾摩莎的方向
但是,我們從來
不曾注意
⠀
我們也有
青年、壯年,一切體力勞動的人民
他們用汗,用手足,用生命
來到我們的面前
開墾山林,舖設路面
造成商城
他們打造的摩天大樓
高聳入雲
是他們決定福爾摩莎的方向嗎?
但是
他們不言不語
備遭奚落
⠀
我們也有,眾多好的腦袋
在一剎那之間,他們的靈感造就財富
在圓桌上設計藍圖
在公眾的面前議論時政
在碼頭上與人貿易
他們是所有的知識階級
是他們決定福爾摩莎的方向
但是,他們紙醉金迷
心靈空虛
⠀
我們也有看不見的財富
在已去世的,或活著的
有志氣的人
他們吶喊:
正義、公平、合理、自由、平等、愛情
我們有更多更多的
祖先的教訓
那裏有更多更多的
眼淚、犧牲和真理
是他們決定福爾摩莎的方向
可是,沒有幾個人
明白徹底
⠀
我敬愛的福爾摩莎的同胞啊
讓我坦白的說
什麼事都有可能
什麼事都會成為決定只要你願意
不論何種人種,白的、黑的
何種血液,冷的、澀的
多麼遙遠,天涯、海角
都可以決定福爾摩莎的方向
不論殺戮、嗎啡、監牢,或更淒慘的
都是可以決定,這個——福爾摩莎的方向
是的,只要你願意
你願意
⠀
是以,我敬愛的福爾摩莎的同胞啊
讓你告訴我:
你要什麼來決定福爾摩莎的方向
只要你願意
你願意
⠀
⠀
-
⠀
◎作者簡介
⠀
宋澤萊,本名廖偉竣,雲林縣二崙鄉人,1976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而後於彰化縣福興國中執教,至2007年退休。1975年發表「打牛湳村」系列備受矚目,另有重要作品《蓬萊誌異》、《廢墟臺灣》、《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等,小說之外,亦有散文、新詩與各種論著,包括宗教、政治、文學與文化運動等,主編文化雜誌,對臺語文的推廣與嘗試更不遺餘力。於2013年榮獲第17屆國家文藝獎。(取自《天路拾穗》簡介)
⠀
-
⠀
◎小編 #林宇軒 賞析
⠀
除了在小說有重要成就,宋澤萊的詩作在當代也有重要的影響。2024年青鳥行動期間,吳叡人在濟南教會的演講引用了宋澤萊〈若你心內有台灣〉的詩句「若你心內有台灣/咱的前途有希望」,吳依潔(Ngôo I-kiat)在臉書介紹這首詩的由來,獲得了超過8000人以上按讚、1000人分享。這首〈若你心內有台灣〉,就是寫於宋澤萊赴愛荷華的1981年。
⠀
1981年十月,宋澤萊赴美參與國際寫作計畫,寫下了詩集《福爾摩莎頌歌》當中的諸多詩作;包含〈不通吝嗇咱感情〉、〈你的青春,我青春〉、〈若是到恒春〉、〈我美麗的島鄉〉、〈紅黃相間的蓮蕉花〉、〈土──送給許達然〉、〈勇氣之歌──將船航開去〉、〈讓我謳歌,如母親一般的島嶼〉在內的八首詩,都明確標註寫於愛荷華。今天要介紹的詩作〈誰能決定?〉同樣收錄於詩集《福爾摩莎頌歌》當中,整首詩超過百行(117行),本次賞析在FB與IG僅節錄後61行,完整詩作可點選文末每詩部落格的連結,或者更推薦購買詩集《福爾摩莎頌歌》直接閱讀。
⠀
這是一首對台灣(福爾摩莎)命運與未來的深刻反思與呼籲。全詩聚焦於一個核心的問題:誰能決定福爾摩莎的方向?這個問題涉及到不同的群體和力量:大自然的景觀、勞動人民、知識精英、以及社會中的理想與價值觀。詩作描繪了台灣的自然景觀,暗示土地資源對台灣未來的決定性影響,然而這些景物常被我們所忽視;詩作也關注勞動人民的貢獻,強調他們透過辛勤勞動建設台灣現代化,卻未得到應有的尊重,同時批評知識分子與上層階級,忽略社會的真正意義。在全詩的最後,宋澤萊回顧了先人的犧牲與理想,表達這些未來的指引依然深深影響台灣的歷史與價值。
⠀
作為一首充滿力量的詩,〈誰能決定?〉對不同的可能進行綜合的描繪,反映出了台灣的多元面貌與歷史的複雜性。宋澤萊寫下這首詩,不僅是一個對台灣過去的回顧,更是一個對未來的深刻呼籲,以一個開放的態度鼓勵人們關注每一個決定與行動的重要性:不論身份、背景或遭遇,每個選擇都有可能改變台灣的命運。
⠀
⠀
-
#筆桿接力罷免到底 #愛荷華 #宋澤萊 #國際寫作計畫
美編:林宇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